
8月20日,我们一行15人参观了虎林路科普场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那就是触目惊心。
科学的管理 先进的手段
刚到场馆外的停车场,两架高大的红色塔吊就映入眼帘。宣导员告诉我们上海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足足有20000多吨,虎林路这里每天就要运输干垃圾4500吨,湿垃圾60吨。这个塔吊负责把每天的垃圾再分类、压缩成块后的集装箱,装入专车送入港区码头,再装船运往浦东老港基地进行焚烧、填埋等专业处理。听到此,我们不禁吐了吐舌头,上海每天产生的垃圾这么多!虎林路这里只是承担着上海北部片区——宝山、杨浦、虹口、闸北、普陀、静安等6个区的垃圾中转工作!
接着,我们分别参观了二楼的卸料池和垃圾再次分类检查的工人工作区,宣导员告诉我们,每天这些工人师傅都要顶着臭味、埋头苦干,他们必须仔细地把居民们不彻底的分类重新检查、严格分类,因为不同的垃圾不同的处置方式,一旦混淆,将会对地球的土壤、水质、气候等产生严重污染,所以他们的工作繁重、责任重大。
二楼科普展区的上海市区的模型,向我们直观地展示了垃圾分类中转站的分布位置以及老港镇专业终端处理基地的位置。宣导员告诉我们垃圾是从虎林路兵分两路运往老港镇的。船是目前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一代价低,二不影响市区交通。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工作人员的用心。
辛苦的工人 耗费的巨资
最辛苦的就是垃圾的二次分类,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他们很多时候必须仔细地把混在湿垃圾中的塑料碎片、玻璃碎片等等挑拣出来,放入相应的类别。干垃圾焚烧、湿垃圾堆肥等等,为后期处理得当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些垃圾的再分类、压缩、集装、运输等中转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撑,单就虎林路这一个点,就设计了4条压缩线,日均转运量约3300吨。现有在岗职工380人左右,17艘集装箱运输船(500吨的7艘,360吨的10艘),集装箱桥吊3台、压缩机4台、集卡车辆8辆,特种车辆2辆,耗资巨大,更别说老港镇方圆30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澳门了。可以说每年在垃圾处理上的代价是巨大的。
惊心的数据 刻不容缓的行动
据悉,每年的垃圾填埋数量巨大,带来的土地资源问题、有害垃圾处理问题等,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首要问题,如果垃圾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我们生存的环境将会一步步恶化。
据统计,中国每天大约用掉30亿个塑料袋。全国塑料废弃量每年超过300多万吨,而塑料的降解一般需要100~200年时间,即使环保型可降解塑料袋,大约也需时10年。降解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严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我们来看这一组降解时间表:
纸 |
1--4个月 |
铁罐 |
10年 |
纸袋、香蕉皮 |
1--2个月 |
尼龙织物 |
30--40年 |
涂蜡纸盒 |
2--3个月 |
皮革 |
5 0年 |
硬纸板 |
2--3个月 |
薯片包装袋 |
70—80年 |
纯棉织物 |
6个月 |
易拉罐 |
80--100年 |
橘子皮 |
2年 |
塑料/瓶 |
100--200年/500年 |
烟头 |
1--5年 |
铝制品 |
200年 |
羊毛织物 |
1--5年 |
玻璃瓶 |
4000年 |
同一种垃圾降解所需的时间,还受环境温度、湿度、酸度和数量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垃圾自行降解的时间都是惊人的,有的甚至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你今天随意丢弃的垃圾,将可能影响着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提笔写于此,我忍不住胸中一个巨大的声音呼吁大家:垃圾分类,我们先行! 让我勇做垃圾分类的绿色环保小使者吧!